“以前辦個靈活就業社保,得大清早坐半小時公交去縣里的市民中心,排隊、填表折騰大半天。現在好了,社區服務大廳就在家樓下,材料帶齊不到20分鐘就辦完了!”家住臨海農場海馬小區的戴元萍,拿著剛辦好的社保繳費憑證,笑得合不攏嘴。這看似尋常的“辦事便利”,背后是農場社區改革移交地方管理后,民生服務體系重構的生動縮影。
6月30日,臨海農場社區職能正式劃歸射陽縣屬地管理。這樣的“身份轉換”曾讓不少老農墾人心里犯嘀咕:“社會職能改革后,咱的日子能比以前好嗎?”如今三個月過去,社區里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辦事不用再跑遠路,專職網格事事回應,文化活動送到家門口,連小區里的環境衛生都有人“盯”著管。這場從“企業管”到“政府管”的變革,正悄然改寫著農場居民的生活軌跡。
辦事“減負”,從“跑縣城”到“家門口”
“田主任,我這退休手續材料都帶齊了,您幫我看看還缺啥不?”上午8點,千秋鎮臨農社區服務大廳里,50周歲的退休居民王玉蘭攥著一疊材料走到社保窗口前。窗口工作人員田為貴接過材料,一邊仔細核對,一邊耐心解釋:“王大姐,您這養老保險繳費記錄、身份證復印件都齊了,我現在幫您在系統里提交,很快就能審核通過,到時候退休金會直接打到您的銀行卡上。”
這樣順暢的辦事體驗,在以前王玉蘭想都不敢想。“改革前農場居民辦退休,得抱著一堆材料去射陽縣城的市民中心或者去周邊的鄉鎮。來回一趟得小半天,遇上人多排隊,一天都未必能辦完。”。
社會職能改革后,射陽縣第一時間將社保、醫保、退休辦理等多項高頻民生服務“下沉”到社區,設立專門的便民服務窗口,配備專業工作人員。“現在我們窗口能辦理靈活就業社保參保、城鄉居民醫保繳費、退休資格認證等業務,基本能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田為貴說,最多的時候,她一天能辦理20余筆業務,居民們的反饋都是“方便多了”。
除了辦事地點“近了”,辦事流程也“簡了”。社區居民李霞前段時間想給丈夫辦理靈活就業社保,原本以為要跑好幾個部門,沒想到在社區窗口提交材料后,工作人員直接通過系統與千秋鎮對接,當天就完成了參保登記。“以前辦點事總怕漏帶材料,現在社區會提前把需要準備的材料清單列好,還能電話咨詢,特別省心。”李霞說。
服務“加碼”,從“兼職網格”到“專職管家”
“您家的燃氣安全檢查過了嗎?最近天氣冷,注意開窗通風,別用不合格的取暖設備。”傍晚時分,臨農社區專職網格員張炎提著民情日記本,敲響了居民家的門。這樣的入戶走訪,張炎每天都要進行,平均每天要走訪10余戶居民,記錄下他們的需求和建議。
在社會職能改革前,負責居民服務的是由退休職工兼職的網格員。改革后,千秋鎮按照“1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網格員”的標準,為臨農社區重新劃分了7個網格,招聘了7名專職網格員。這些專職網格員不僅要負責入戶走訪、信息摸排,還要協助處理矛盾糾紛、宣傳政策法規、開展便民服務。“網格員隊伍由兼職轉為專職后,網格員的工作模式從原來的‘被動接辦’轉變成‘主動承辦’。先于群眾發現問題隱患,主動協調解決。”臨農社區負責人李芬介紹,網格員專職化,不僅提升了基層治理的效率和質量,也讓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基層治理帶來的新變化。
為了讓網格員盡快熟悉工作,社區組織了多次培訓,內容涵蓋政策解讀、矛盾調解、應急處置等方面。同時,社區還建立了“網格員-社區-鎮相關部門”的三級聯動機制,網格員收集到的居民需求,能第一時間反饋到社區,社區無法解決的,再上報給鎮相關部門協調處理。
自臨農社區成立以來,專職網格員便常態化開展居民信息錄入工作。網格員們挨家挨戶走訪,收集居民的姓名、年齡、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就業情況等信息,建立了完善的居民信息數據庫。“現在社區里有多少戶居民、多少老年人、多少殘疾人,我們都能精準掌握,開展服務也更有針對性了。”張炎說,通過信息數據庫,今年社區為40名困難群眾發放了防暑物資,同時正在為12人辦理臨時救助。
文化“暖心”,從“資源有限”到“服務上門”
“接下來,請欣賞射陽縣淮劇團帶來的開場舞《盛世龍騰》。”9月16日,臨海農場黨群活動中心里熱鬧非凡,由射陽縣委宣傳部、臨海農場、射陽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千秋鎮聯合主辦的“茉莉花開 藝路向陽”送戲下鄉文藝展演活動,正在這里火熱進行。舞臺上,演員們身著鮮艷服飾,載歌載舞、神采飛揚;舞臺下,居民們圍坐在一起,看得目不轉睛,時而為精彩的表演點頭微笑,時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整個場地洋溢著溫暖而熱烈的氛圍。
“演出既有淮劇又有雜技,我們看得真過癮!”居民周德富感慨地說。活動期間,劇場外的非遺展區同樣人氣爆棚——射陽縣文化館精心籌備的非遺作品一字排開,剪紙、農民畫等,引得觀眾紛紛駐足。
專業院團聯合縣鎮與農場開展文化共建活動,將優質文化資源精準輸送至基層群眾;農場居民與地方藝人同臺演出,有效消融墾地文化邊界,促進不同文化基因相互交融。此次演出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更為墾地協同發展注入文化動能。
從辦事“少跑腿”到服務“更貼心”,從文化“常相伴”到治理“有章法”,臨海農場社會職能改革來的3個月實踐,是墾地重構民生服務與基層治理體系的生動縮影。隨著墾地協同不斷深化,農場居民的生活品質將穩步提升,曾經的“嘀咕”聲,漸漸變成了如今“舒心”的稱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