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稻浪翻金的廬州田野,醇厚谷香的豐收氣息在空氣中彌漫開來,秋收在即。為確保秋糧顆粒歸倉,安徽省合肥市農業農村局圍繞農機“大協同”作業,積極構建從田間機割到烘干入倉的秋糧全程機收綜合服務矩陣,抓緊抓實農機備戰工作,確保秋收農機具備得足、用得上、收得好,全力打好護衛秋糧豐收到手的農機大會戰。
“全面診療”——源頭嚴把安檢,服務到田頭
農機收割要入田,嚴格安檢是第一關。連日來,合肥市農業農村部門強化市縣聯動,持續推進農機安檢便民服務下沉田間地頭,從源頭加強安全管控。
在巢湖市蘇灣鎮的田間小道上,農機監理部門“送檢下鄉”服務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臨近中午,巢湖市農機監理站站長陳俊生帶領服務團隊,還在頂著烈日,彎腰俯身對每臺拖拉機、收割機的發動機、剎車等系統進行逐項安檢,確保每一顆螺絲都擰得緊固、每一套運轉系統都安全有效。
蘇灣鎮農機大戶程永龍一邊調試他的聯合收割機,一邊向記者感慨道,“送檢下鄉真是省事省錢!往年跑城區檢驗,來回大半天,耽誤農時不說,油費也不少?,F在家門口就能搞定,還送了我們滅火器,免費張貼反光標識,安全更有保障!”他的話語引來其他農機手紛紛點頭。陳俊生表示,“每臺秋收農機都必須‘健康上崗’,我們嚴格執行安檢技術規范,絕不讓一臺‘帶病’機器下田。”目前,全市已服務送檢農機1444臺次,同步開展現場安全教育服務60場,強化農機手安全意識。
“體系備戰”——機具資源集成,協作解農憂
圍繞覆蓋規模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的秋糧機收不同需求,合肥市農業農村部門不斷優化農機作業組織方式,在積極發揮農機作業專業化服務組織“領頭”作用同時,探索建立貫通農機服務組織為主體、種糧大戶參與、小農戶方便使用等體系化機收綜合服務機制,變過去農機服務組織“單兵突進”為多元參與“體系作業”,全力保障機收覆蓋率和效率。
這一服務機制,讓省級示范社廬江縣雙崗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綜合機收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合作社理事長倪晉龍帶領團隊整合了聯合收割機和無人機等秋收機械120臺套和機手資源,單機日作業能力達40至50畝。在樂橋鎮的一處稻田邊,倪晉龍邊指導合作社成員檢修農機邊介紹道,“我們通過農機和機手資源的體系化整合,根據作業田塊,優化資源配置,抽調骨干力量,分片區包干,幫助種糧大戶調試農機、更換零件,確保設備零故障,同時為緩解秋糧搶收小農戶用機難問題,推出了‘共享農機’服務模式,為小農戶提供低價租賃服務,確保用得起、用得好?!?/p>
目前,全市415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的9920臺機收設備已經保養到位,只等水稻成熟、天氣晴好,立即開鐮搶收。
“田頭練兵”—嚴格操作規程,著力提技能
精良的裝備,需要“精兵”操作的“含技量”。合肥市通過多種方式抓實農機手“單兵”技能培訓。
廬江農業農村部門開展高素質農機手專題培訓,邀請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專家教授等講授智能農機發展前沿和安全操作,參加3期專題班的150名機手通過安全事故警示片教育、實訓“倒庫移庫”“模擬收割”等通關培訓,不斷提升農機安全規范化管理水平。
“這場培訓就是秋收前的‘及時雨’!”谷勝合作社理事長周大勇表示,“不僅學習了安全規程,更練硬了真本事!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大伙兒給合作社所有農機等設備來一場‘體檢’再排查,該換的零件絕不含糊。更重要的是,要把安全這根弦始終繃到骨子里!”
目前,全市已開展安全生產等各類集中培訓38次,培訓機手、修理工數量3000人,同時通過農機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內部培訓,做到機手培訓全覆蓋。
“托底歸倉”—強化烘干保障,守住好收成
農機秋收的力量不僅在農田作業本身,還在于機烘的托底保障。顆粒歸倉,最怕“天公不作美”,烘干中心便成為了應對連續陰雨天氣、保障秋糧品質的“最后防線”。
烘干作業能力如何提升、作業質量如何保障?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聚焦烘干中心高效備戰,圍繞防范火災爆炸、機械傷害、粉塵危害和電氣安全等隱患,組織專門力量,深入烘干基地指導排隱患、促產能、強保障。長豐縣造甲鎮溢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烘干基地負責人崔俊勛表示,“我們的烘干能力在780噸左右,15-20小時就能將水分從25%降到13%,相當于搶回了上千畝曬場?!睋?,目前全市261家農機烘干中心已全面檢修備戰,在用烘干機數量1718臺,日烘干能力可達1.348億斤,確保秋糧安全入庫。
來源:中國農網(https://www.farmer.com.cn/2025/10/02/991000956.html)